□ 黄清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博州共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7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3.7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11.28%。同时,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更加旺盛和迫切。对此,博州出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工作方案》,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探索织牢养老托育保障网。笔者认为,要从规划布局、兜底保障、供给渠道、监管责任、安全底线五方面入手落实好方案。
加强规划布局,构建科学完备的政策体系
一是要摸清基础底数,加强规划引领,深入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科学测算博州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一老一小”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情况,科学谋划“十四五”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制定博州“十四五”养老托育发展规划。二是要建立健全养老托育机构备案登记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等政策规范,形成养老托育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体系。三是要抢抓当前国家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的政策机遇,结合博州资源禀赋状况,聚焦家庭托育点、旅居养老服务、智慧健康养老等养老托育服务新领域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强化兜底保障,推动普惠性服务扩容提质
一是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加快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提升改造,建立公办院入住综合评估和轮候制度,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托养服务。二是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加大博州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各县市至少建成一所示范性托育机构,探索以“托幼一体化”的模式引导和鼓励各类公办、民办幼儿园往下延伸开设2至3岁婴幼儿托班。三是实施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作用,以投资换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包”,带动企业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行可持续、方便可普及的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包”。
拓宽供给渠道,培育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一是充分盘活各类存量资源改造养老托育服务设施,推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在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托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构建社区“一刻钟”养老托育服务圈。二是推动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多元主体采取自建自办、引进正规托育机构联办或者购买服务的模式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并给予建设补助资金、运营补助资金等支持。三是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进入养老托育服务市场,通过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医、养、旅、居、文、体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推动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落实监管责任,完善规范有序的监管体系
一是落实政府在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完善养老托育机构备案管理规定,实行监管清单式管理。二是将养老托育服务纳入自治州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覆盖范围,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开展信用分类评价,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三是对养老托育机构质量安全、资金管理、从业人员、运营秩序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借养老托育服务名义进行虚假投资、欺诈销售、高额返利等非法集资活动的排查,依法打击养老托育领域的非法集资活动。
严守安全底线,筑牢养老托育机构安全屏障
一要严控准入标准,养老托育机构的场所选址、建筑设计、设施设备、功能布局、消防安全等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养老托育机构服务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落实情况要进行常态化巡查、不定期抽查以及部门联合检查。二要将养老托育机构纳入公共安全重点监控和保障范围,健全养老托育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养老托育从业人员在预防暴力伤害事件、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的应急培训和实操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稿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