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之歌(组章) 上

博尔塔拉报 2024年07月04日

  □  张玉波

  山脊上的蓝宝石

  领略了果子沟七彩泼墨滴翠吐艳的油画,检阅了科古琴山如笔管直森森有动气势,这些表象与内涵,顿时让你超凡脱俗。

  站在松涛阵阵、飒飒有声的科古琴山出口,向南望去,让你惊艳,让你目瞪口呆。

  天山神翁须眉飘飘,伸出的呼苏木齐山这只大手,把一颗神秘的蓝宝石稳稳地托在手里,熠熠闪烁。

  伫立在蓝宝石边,湖岸沙堤微波拍打,静海七彩变幻时空,牧草如茵令人遐思,黄花遍地摇曳多姿,牛羊如织繁星点点,天鹅游弋情谊永恒,毡房座座古意绵长,牧歌悠悠诗情画意。

  这颗蓝宝石啊,把远处的雪山,游弋天空的白云,繁花点点的草原,勾连成横空千里、海阔天空的壮美。

  青蓝深浅忽悠万变,百里镜空包含万象。

  这时,我分明感觉到了我和那些草原上微风吹过密铺的小草小花,那些悠闲低头吃草的牛羊骏马,那些美丽游弋的天鹅野鸭一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静谧神秘的“蓝宝石”顶礼膜拜。

  啊,赛里木湖,你平静的外表下,你“静海”的别称里,深不可测,涵洋奥妙,博大精深。

  你微波翻卷里,血液滚动,心潮澎湃,激情四射。

  你光彩夺目的辐射下,乐善好施,肥美大地,滋润生命。

  你是启迪心灵的思想者,你是砥砺前行的奋行者,你是让一切世俗高山仰止的耕耘者。

  啊,赛里木湖,你是平安、吉祥、欢乐、美丽的“蓝宝石”。

  深山怪石藏千秋

  在阿拉套山中,各种各样的沟谷丘壑蜿蜒曲折,与这里的溪流、草原、牛羊,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但是,这些起伏跌宕的山峦,缺乏新意,有着和其他山脉一样的姿态。

  在众多山脉之间,有一处标新立异的石头山,巨石堆积,形状变化万端。

  它让美丽而又整体平淡的大背景不落俗套。走进才知道,怪石峪这么奇怪,这么与众不同。

  1.9亿年的地壳运动,炙热岩浆的汹涌奔逃,留在地球表层安了家,风沙日月侵蚀,被横扫一切的时间切割,成就了一块块神秘的怪石。

  这些冰凉的巨石,十分坚固,如果有人来改变它,你会有凉意蓦然在心中升起。

  但怪石峪的巨石,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今天是一种形状,若干年后又是另一种形状,这么执着的坚硬,却又这么执着的变化,运动让它常新。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密码。

  人从来都是膜拜自然的。人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创造力,对大自然的能力,虽不能洞悉,但也能认识到,冥冥之中,可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帮人类在创造,启迪人类智慧。

  赭红色的怪石峪,就是大自然按照自然世界的生灵和人类的审美,极尽贴合度地进行创造。

  用象形的美感,用动作的语言,用夸张惊悚的造型,进行刻画和描述。“天狗望月、苍鹰俯鼠、大象戏水、沙海骆峰、石猴护子、鲨鱼跃水”等石头,都契合了人类的认知度、审美力和文化背景。但那些奇怪林木、悬斧利剑、孔穴一片、乖张造型等等,并不是人类审美和文化,这便是未解的密码。

  天地是有生命的,万物是有灵性的,沧海桑田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有风云际会,星转斗移,沧桑变迁。

  我们渴望大自然神奇的密码,怪石峪难道没有给予我们启迪吗?

  编外战士阿黑牛

  足迹,留给大山,留给山巅之上的边境哨所。一串串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从山下到山巅的玉科克哨所,羊肠小道、松林深处、瓦砾石峡,在大山灵动的肩膀上,留下了一头健硕的黑牛,背驮军需物资,向着哨所奋力向上的青春剪影,时光的兴奋,岁月的坚毅。

  在跋涉拼搏路上,负重前行途中,留下了一头勇敢如战士的黑牛,在突临雪崩中巧妙躲避,在路遇饿狼时拼死搏击,在战士遇险时奋力相救的惊天泣地的剪影。时光感动,岁月赞叹。

  足迹,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十七年重复往返,三万多公里的跋涉,二百七十多吨物资的驮运,几乎耗尽阿黑牛的一生。

  阿黑牛啊!一路梦境,一路风霜,一路酸甜苦辣的跋涉,一路无怨无悔的执着。播撒绵延的大爱,情系故乡哨所,守护祖国的边境。

  它像大山的种子一样,凝固成山的脊梁。

  留给大山和哨所的是永恒的精神,和一串绵延的乡情。

  追寻夏尔希里

  圣洁的风吹远了红尘的喧嚣,吹向了神奇的向往。梦伴随雪莲花的盛开,我就属于这神奇的最后一片净土。

  我穿越在夏尔希里深沟大壑的腹地,点亮一盏心灯,我的眼里圣洁清爽,我的激情恣意流淌。

  一路风尘,成了我久远的期待。

  奔跑在绿茵斜坡上的马鹿、北山羊,以及奇奇怪怪的野生动物,穿越花海,追逐阳光和快乐。生命的激情,在大山中激荡。

  我漫步在山谷里,虔诚地阅读青松挺且坚的品格和白桦林团结向上的精神,阅读雪莲花对高山雪域的恋情,阅读边防战士戍边卫国的情怀,细细咀嚼平安的幸福。

  琢磨夏尔希里裸露的心事,我想起了那些尚未风干的历史。

  在夏尔希里从军事争议区回归祖国的历程中,多少年轻的边防军人和当地群众抛洒着青春和热血,用英雄的足迹守护边境平安。在祖国强大的时代强音里,才收回了这旷世美景,大好河山,在绵延起伏的山河里留下了信念的绝唱。

  扎根戍边、忠诚勇敢、保家卫国,这些可歌可泣的灵魂,归向何方?归向何方?

  北鲵,从史前文明的光隙中走来

  在对史前文明的崇拜中,恐龙无疑是一个标志,一束光亮。

  曾经的恐龙,矗立在岁月的壮丽画卷中,用它独一无二的形态和壮硕无比的力量,漫步在地球上,史诗般宏伟,它就像远古的密码,让人心生敬畏,让人惊叹不已。

  如此强大高光的恐龙,依然在经历了地壳运动之后,被自然界巨大的黑暗吞噬,一切都坠入无底的深渊,一切都在不可思议中烟飞灰灭。

  对于自然世界巨大的密码,时间会限制你的思维,眼界会限制你的认知。

  奇迹就在那些平常的发现里,就在一个微妙的执着中,就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让你目瞪口呆,让你茫然失措,让你“欲抽惊讶而改错兮”。

  一百多年后,牧民在小溪边带回多尾“长脚的鱼”,温泉县学动物学的大学生带回一尾到乌鲁木齐,惊喜的导师王建玲,第二天便一头扎进阿拉套山中,找到了它们的栖息地。

  新疆北鲵结束了亿万年的等待,终于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你无法想象,四亿万年前强大的恐龙和弱小的北鲵,共同遭遇那次毁灭性的地壳运动,在黑暗中的北鲵是怎么找到那束生命之光的缝隙,吃力地爬出,进入到了生命的另一条轨道。

  这些俗称娃娃鱼、水四脚蛇的有尾两栖动物,在逃出毁灭的灾难后,以羸弱的身体,离岸几米的微弱活动力,栖息于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泉水和小溪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经历了地球的沧桑,它们生存下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时间见证了一切,也说明了一切。它们多么孱弱,又多么坚强;它们多么渺小,又多么伟大。

  北鲵已经延续数亿年,但它们始终在平和与从容中,等待被人类发现,等待被保护和繁衍的曙光出现。

  北鲵,真是一个奇迹啊,它们从远古走来,一路经历了从鱼到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进化,是一个物种的基因库,是弥足珍贵的“活化石”,它的存在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为人类在两栖动物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生物技术的改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被发现之后,它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危机,脆弱的生态环境,濒危物种的现实,它们会不会再经历一次劫难呢?

  地球是我们和它们共同的家园,面对它们,我们该怎样选择呢?

  涌泉流动,溪流清浅,草墩潮湿,新疆北鲵或在草地漫爬,或在水中闲游。它们从远古走来,它们又必将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