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

每株植物都是我的孩子

博尔塔拉报 2024年08月30日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8月14日,刚经过一场夜雨的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林业管护站(以下简称“鸟岛林业管护站”)内,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鸟群在湖面上自由翩跹。53岁的生态护林员于华轻快地骑上摩托车,开启新一天的巡护工作。

  车辆在坑洼的盐碱路上颠簸,两边茂密的植物向身后“倒退”,空气中是扑面而来的潮气。梭梭林里时不时传出鸟叫声,让原本寂静单调的巡护变得热闹起来。

  为了避开炎炎烈日,于华和同事曼尔丹·阿不力米提的巡护从8时开始,每人30多公里的巡护线,贯穿了保护区的沼泽、戈壁、盐湖等多种地貌。12时左右,两人返回站点,午饭间隙,同事们聊天的话题大多都和管护站内的动植物有关。

  当聊到植物的时候,于华立刻提高嗓门来了精神:“艾比湖的每株植物都是精灵,它们像我的孩子,哪怕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它们,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下午的巡护从18时开始,因为要清查夜间钓鱼人员,所以他们的工作要持续到次日凌晨。

  “野生动物和植物越多,我们心里越高兴,说明艾比湖的生态越好。”于华笑着说,他自小喜欢植物,工作换过很多份,直到经朋友介绍到艾比湖工作,日子总算安定下来,爱好和工作融为一体。

  工作之余,于华喜欢写日记,他写道:“每一株植物都有独特的美,艾比湖的花草树木最坚强,它们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不屈服。”

  鸟岛林业管护站处在保护区南岸,离湖面较近,管护面积125725亩,是淡水和咸水交汇的地方,由于湿地面积广,芦苇茂盛,每年都吸引大量水鸟驻足,因此得名“鸟岛”,每年春秋两季,会有上百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殖和中转。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8个管护站,5座生态观鸟屋,1座国家级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共有60名管护员。于华是管护员中最懂绿化,最爱种植花草树木的人。”鸟岛林业管护站站长高文家说。

  “红柳已经结籽,罗布麻还正在开花,你看这些干旱的盐碱地里,每株植物都迎接时令,为艾比湖的生态筑起防风固沙的屏障,动物们才有了繁衍生息的家园。”于华说,这几年,随着政府采取的禁渔禁牧、生态补水和打击盗挖乱采等一系列措施,站点的野生植被茁壮成长,梭梭下面的肉苁蓉越来越多,胡杨苗、红柳和芦苇生长茂密,越来越多的水鸟在此“安家落户”。

  距离艾比湖最近的精河县茫丁乡蘑菇滩村也因为艾比湖环境持续变化,气候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农作物受灾率降低,产量也提高了。”蘑菇滩村党支部书记郑海军说。

  据了解,保护区现有野生植物66科579种,动物和鸟类327种,鸟岛保护区野生植物200多种,动物280余种,这些都和护林员的严格管护密不可分。

  曼尔丹·阿不力米提告诉记者,保护湿地任务繁重,上午重点巡护大风是否刮倒界碑和护栏,下午察看是否有牲畜进入,晚上重点驱离垂钓和挖肉苁蓉的偷盗者,一刻也不敢懈怠,“夏天温度高、风大、灰尘多,烟头和玻璃片都是安全隐患,芦苇丛一旦发生自燃,火势立刻蔓延成片,会对植物和动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他说。

  这两年,于华和同事们发现,鸟岛林业管护站的水草愈加丰美,动物们越来越从容,芦苇丛里野鸭和鸟蛋越来越多,这预示着艾比湖的生态正不断向好。“这里的动物和植物都很珍贵独特,只有担起保护好它们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构建万物和谐共生的家园。”于华坚定地说。

  ▲于华骑着摩托车开展巡护工作。   (通讯员安晓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