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围绕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统筹谋划和推动各领域改革,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博州实践注入强大动力。
在对外开放方面,我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全力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高水平国家物流枢纽和沿边开放新高地,将极大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我州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外向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的提升,也将为我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产业经济、落地经济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改革,构建“博阿精”和“博温赛”区域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空间布局,有利于优化全州重大生产力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高质量发展。这种区域协同联动的发展模式,将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我州整体竞争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求。紧扣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我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机制等,为我州经济发展奠定坚实产业基础。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构建和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的健全,将为我州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创新动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创优等工作,将为我州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紧扣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嵌入式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将有利于打牢我州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盘。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互嵌式居住试点的推进,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团结;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健全和现代农牧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提高我州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紧扣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改革,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关注就业、社保、住房、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满足我州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紧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生态立州战略,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探索艾比湖生态修复、科学治理和有效利用,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州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紧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改革,一体推进法治博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地方立法,健全依法行政制度机制和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等,将有助于提高博州法治化水平,为我州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紧扣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的部署要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稳边固边工作机制等,将为博州现代化建设营造稳定社会环境。
兵地融合发展是新疆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紧扣推动兵团全面深化改革,支持第五师更好履行特殊职责使命,健全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兵地全方位、各领域深度融合,将有利于发挥兵地双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对口援疆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助力。紧扣用好对口援疆工作新机制,依托湖北省智力援博产业援博优势,健全对口援疆工作机制,探索鄂博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将为我州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当前,博州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坚定信心、决心,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主动作为,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在新征程上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博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