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自治州六大发展战略系列报道之三
博尔塔拉报 2025年03月29日

  □  记者  刘超

  在博州,“生态立州”战略蓝图正逐步变为生动现实,一幅生态宜居的绿色画卷正徐徐铺展。从澄澈如洗的蓝天,到清澈见底的河流,再到安全洁净的土地,博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征程中,步履坚定,硕果累累。各族群众尽情享受生态改善带来的美好生活。

  天清气爽,畅快呼吸不是梦

  清晨的博乐市,阳光倾洒而下,微风轻拂。市民赵炜如同往常在滨河公园步道开启晨练时光。他步伐轻盈,一边慢跑,一边感叹道:“现在空气质量真好!每天都能呼吸新鲜空气,跑起步来步履很轻盈。”赵炜的肺腑之言,映照着博州蓝天保卫战的显著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数据上便能直观感受到博州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的斐然成绩。过去一年,博乐市空气质量优良比达96.4%(扣除沙尘天气9天),同比上升1.3%;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没有出现重度、严重污染天气。

  州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牛冬萍说:“为了守护好这片蓝天,我们持续推进治源、减煤、控车、抑尘、禁燃、增绿行动。出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2024年春季扬尘专项监督帮扶中,对11家企业检查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这件事上,博州早布局,下苦功。做好博乐市近10年空气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推进2家重点企业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稳C创B,对3家水泥行业及65蒸吨及以上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从源头减少污染。同时,对196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印发相关实施方案,建成并投运7个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为城市的安静祥和保驾护航。

  清水长流,母亲河焕新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博尔塔拉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而过,滋养着两岸的群众。博河生态文化长廊蜿蜒的柏油路上满是欢声笑语,市民漫步其中,尽情享受母亲河馈赠的优美景致。

  博乐市民于竞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工作,已有10多年未回家乡。

  一个周末,家人带着于竞来到博尔塔拉河畔游玩。眼前的景象让于竞大为惊叹,她感慨:“小时候,河岸边冷冷清清。现在河水清澈干净,周边环境焕然一新,让人心情愉悦,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真好!”

  如今,博州水环境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2024年,全州9个河流监测断面、7个湖泊监测点位、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三类及以上标准,达标率100%。

  为了守护好一方碧水,博州各部门多管齐下,齐心协力。州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张永桥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完成了全州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博乐市哈拉吐鲁克水质自动站,可对18项水质指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时刻守护饮水安全。”同时,围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成功申请中央资金6664.49万元,实施4个项目。

  夏日的博乐市青得里镇阿里翁白新村段的博尔塔拉河碧波荡漾,两岸林草葱茏。村民苏力塔尼·伊玛木作为村级河长,每日带领护河队清理垃圾、宣传环保,“过去河道淤塞,现在水清了,游客也多了。”他的话道出了沿岸居民的共同感受。依托生态长廊建设,阿里翁白新村这座千年古城遗址迎来新生。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深挖历史文脉,打造“阿里翁轻奢营地”“彩虹集市”等特色项目,带动7家农家乐、32家商铺开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2万元。游客不仅能体验烤包子、馕坑烤肉等传统美食,还可入住以村民名字命名的特色民宿,感受“推门见河、开窗见绿”的田园生活。

  博州在碧水保卫战中,从水源地保护到项目推进,从流域监管到污水处理厂整治,全方位、多举措发力,成功让博尔塔拉河旧貌换新颜,不仅让河水清澈如初,更让周边生态环境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各族群众打造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向着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大步迈进。

  “沃野千里”,土地安全有保障

  在博乐市锦绣二号小区入口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绿色智能便民回收站却发挥着大作用。每天都有居民熟练地在屏幕上选择投放垃圾类型,通过“扫码—开门—投递”这一套简单操作,可回收垃圾就能变现。

  环境好了,生活自然更舒心。博乐市克尔根卓街道西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郑晓燕笑着说:“自从设置了回收站,就像为小区请了勤快的‘管家’,辖区内废弃物实现日产日清,以前乱糟糟的角落变得干净整洁,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也高了。”

  与传统废品回收相比,绿色智能便民回收站优势明显,24小时“不打烊”,居民可随时投递。投递的可回收物由传感器精准感应,智能称重,再经AI识别审核,便能转化为相应金额,直接存入群众账户。2024年,博州共投放57座智能便民回收站,超3万人次体验了这个“新潮流”,累计回收垃圾千余吨。

  在保护土壤环境战场上,博州始终秉持严格的管理态度。州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袁建峰介绍:“我们强化‘一库一废一品’环境监管,就像给环境上了多重‘保险’。同时,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各类污染问题绝不姑息。现在,全州生活垃圾都得到了有效处置,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

  州生态环境局完成了101家危险废物企业规范化评估考核工作,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整改率100%。2024年,关停涉重企业1家,有效减少了污染隐患。

  乡村全面振兴,生态必然先行。农村环境整治也是净土保卫战的关键一环。全州累计完成7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曾经污水横流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积极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开展典型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为守护耕地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督促关闭、搬迁企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效保障土地安全。

  如今的博州,蓝天、碧水、净土、青山……环境美丽了,城乡“颜值”更高,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生态立州”战略,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的美好博州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