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夏·沙仁高娃
“微信收款25元。”12月19日10时许,精河县托里镇乌兰旦达盖村村民肖·夏拉经营的“吾利杰”商店迎来了第一位顾客。
经营这家小商店是53岁肖·夏拉的副业之一。除这家商店外,她家种有35亩棉花,还开了一家农家乐,棉花种植年收入3万元左右,旅游旺季时,农家乐每月收入上万元。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家在倒塌的旧房原址建了新房,马桶、天然气、电采暖啥都有,院子里能种菜、养花、搞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肖·夏拉一边记录着收账情况,一边笑着说。
2017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该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一座座安居富民房拔地而起,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乌兰旦达盖村焕发了新的生机,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商店生意不错。农忙时节,每日的收入在200余元,平时每天也有100元左右的收入。”肖·夏拉说。
2019年4月,肖·夏拉依托乌兰旦达盖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拿手的蒙古族传统美食那仁,深受游客的青睐。“‘十一’假期生意特别好,收入接近万元,很累但也很开心。”肖·夏拉说。
翻开肖·夏拉的家庭账本:2017年,拿出2万元积蓄开商店;2018年,新房重建费加装修费共5万元;2019年,村“两委”为支持旅游业发展赠予一座价值1.3万元的蒙古包,购买开农家乐厨具花费1万元;2020年,在精河县城为儿子购买新房花费25万元。
“以前,家里的支出大多数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是换家电、开商店、买新房、外出旅游。明年,我计划扩大商店规模,添加一些米、面、油等商品,方便村民采购。”肖·夏拉说。
19日,顾客在肖·夏拉经营的商店扫码结账。 (记者夏·沙仁高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