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博乐讯 (通讯员陈婷婷) 3日,在博乐市达勒特古城遗址考古工作站文物修复室里,六名修复师埋头伏案,用细心、耐心和专业的技术手段,让湮没于岁月灰尘下的历史见证物“重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达勒特古城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侯知军说:“2021年12月,我们启动文物修复工作,专门邀请内蒙古辽上今考古队技师来工作站培训指导。”
培训后的修复师将收集到的文物残片,经过碎片粘接、残缺部位补配等方式进行修理,恢复到原来的形貌。已经修复的陶器整齐地排列在展览架上,其余陶器残片则分门别类放在工作台上。
侯知军说:“修复文物不同于一般物品修理,修理一般物品是为了能继续使用,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长久保持文物原有的形貌,得以让文物继续流传下去,供后人研究、鉴赏。”
据介绍,博乐市达勒特古城遗址累计发掘面积5000余平方米,揭露出房址、灰坑、灶址、灰沟、井穴、窑址、墓葬等遗迹550余处,出土陶瓷器、钱币、金属器、宝玉石、骨角牙器等各类小件器物2800余件(组),并伴出大量陶片与兽骨,现已修复100余件陶瓷器。
博乐市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规划。2022年,在保护修缮、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达勒特镇将深入推进业态活化工程,系统谋划古镇文态、业态、生态融合策略,优先遗产保护、突出文旅融合,打造出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