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博乐讯 (记者杨薇薇、胡义华) 跨越山水,漂洋过海,博乐市一个小乡村的克瑞森葡萄,开启了“环游”东南亚各国的越洋旅行。
27日,细雨朦胧中,博乐市达勒特镇依肯浩希村西域天康万吨冷库内,首批150吨克瑞森葡萄“乘坐”冷链车,发往菲律宾。
这批葡萄距离签订时间,只有3个多月。今年8月7日,64岁菲律宾客商洪菲经朋友介绍,不远万里来到西域天康葡萄园。
“看看‘长相’、摸摸软硬、尝尝味道。虽然天气炎热,满园的葡萄香却让洪菲逛了又逛,不到两小时就表示要订购3000吨葡萄。”新疆西域天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西江说,当时还想要洪菲多考察考察,结果她摆摆手说:“不用了,我就认准这个葡萄,马上签订单。”
此前,洪菲从其他国家订购葡萄已五年,这次品尝到博乐市的克瑞森葡萄,让她惊喜不已,“果大、甘甜,皮薄无籽,晶莹剔透,好吃!”洪菲赞不绝口。
一个小乡村的葡萄为何有如此大魅力?依肯浩希村光照、温度、土壤等条件均适合种植葡萄,种出的克瑞森葡萄品质上乘。“菲律宾客商一见钟情!”谈起这件跨国大订单,张西江抑制不住激动。
2015年,张西江种植了1500亩葡萄。6年后,新疆加大兵地融合步伐,他顺势与兵团第五师86团合作,成立全疆首个兵地融合联合社——新疆西域丰农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至1.15万亩。
“葡萄苗就像我的孩子。”在葡萄种植期,张西江隔三差五逛葡萄园,检查葡萄的变化,有没有僵果、病果?需不需要预防病虫害?要不要补浇水?精耕细作之余,他还坚持上羊粪做基肥,用生物药控制病虫害,确保上市的每一串葡萄都是质量上乘的“商品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张西江拿到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是对我们团队辛苦种植葡萄最好的认可!”他说。
如今,新疆西域天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集葡萄种植园、包装厂、保鲜库、冷链运输等产业链为一体,串起一个小乡村的亿元“产业矩阵”。
“新疆不仅有棉花,还有众多优质农特产品,葡萄就是其中之一,我想让这一‘奇果’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国际。”今年7月,张西江申请了“奇果出疆”作为葡萄对外销售的品牌。
除了菲律宾,张西江团队种植的葡萄也受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客商的青睐。同时,国内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大型商超也纷至沓来。
葡萄种植园形成规模效益后,每年还吸引周边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克瑞森葡萄,已经成了我们村的招牌,不仅走向全国,还走出中国,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推动着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达勒特镇依肯浩希村党支部书记包金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