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 共居共学共融的历史实证

博尔塔拉报 2025年04月30日

  

  特邀专家:党志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2016年—2018年担任达勒特古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此后长期关注达勒特古城的考古研究工作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座荒城故址周围经常发现钱币、铜镜、陶瓷器等,这些文物的出土,惊艳了世人的目光,一座千年古城的遗韵逐渐显露。考古与历史研究者先后发掘出土钱币、金属、陶瓷等2900余件(组)。

  《西游录》和《西使记》等文献记载有“附庸之邑三五”,说明当时的“孛罗城”是博尔塔拉地区的中心城市,既有大漠驼铃入耳声的苍凉,又有“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的诗意栖居;“流水交贯,花木连延,瓜果飘香,稻麦千重”的记载,可见这座城市主打田园风,物产丰富,繁盛富足;有“回纥与汉民同居,其俗渐染,颇似中国”,由此可见,那时候,各民族就实现了共居共学共融,与今日新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盛景,一脉相承。

  今天,我们回看达勒特古城,可见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制造业非常发达、繁盛,居民安居乐业。纵观达勒特古城古今,它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融合的极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