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小 难题必解

博尔塔拉报 2025年06月28日

  李小波(左一)在辖区企业走访。

  (通讯员芦胜磊 摄)

  □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张蕾  通讯员  芦胜磊

  6月16日的阿拉山口市,太阳刚冒出头就像个火球。一大早,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博州边境管理支队阿拉山口口岸边境派出所民警李小波就来到辖区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地上,搅拌机轰隆作响,工人们往脚手架上爬。“王工头,脚手架的遮阳网破了两大块,昨天新来的小工差点被钢管烫脱皮!”李小波扯着嗓子边喊边爬上钢架,皮鞋在钢管上打滑,他把鞋带系紧,腾出一只手拽防护网对工人说:“小张,递把钳子来!”

  拐角处,新来的小工赤着膀子搬砖。李小波“蹭”地跳下来提醒:“小伙子,不戴安全帽可不行。”小工挠着头嘿嘿笑,连忙戴上安全帽。

  30岁的李小波是阿拉山口口岸边境派出所团结社区警务室的民警,也是一名党员。这个90后小伙皮肤黝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总爱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警服,穿着磨得发亮的旧皮鞋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在这片戈壁与口岸交织的特殊区域,商户林立、工地繁忙,流动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而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守护这里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位群众。

  12时许,辖区物流园的争吵声盖过货车轰鸣。3名来自浙江金华的货车司机满头大汗,看到李小波的身影上前求助。经了解,3名司机运送模具设备准备出境,却因报关手续未办妥,滞留口岸3天。每天近千元的开销让司机们不堪重负,多次联系货主陈老板都被敷衍。“李警官,我们拖不起啊!”为首的刘某攥着皱巴巴的运货单,声音发颤。

  李小波立即安抚司机情绪,详细记录情况后,拨通老板电话。起初对方还在推诿,李小波说:“司机辛苦跑了几千公里,你有责任解决问题。”最终老板委托代理张某前来协商。

  调解室里,司机和张某各执一词,气氛剑拔弩张。刘某拍着桌子要求立刻结清运费,张某却表示做不了主。李小波将双方分开,“背对背”调解。他拿出运输合同,向张某指出委托方延误应承担责任;又耐心劝解司机:“着急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同时,他联系口岸部门了解报关进度,为调解提供依据。

  经过多轮沟通,在李小波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老板当天预付每辆待出关货车5000元,剩余4万多元在出境前结清;已通关两车31000元运费及压车费两个月后到账。

  当刘某接过签好的协议书,紧紧握住李小波的手说:“李警官,多亏有你!”夕阳西下,货车重新启动,李小波抹了把额头的汗。

  18时许,夕阳把戈壁染成火红色。李小波刚踏进派出所,值班室的电话就响了:“李警官,我想办个居住证,不知道该准备些啥材料?”李小波在详细告知对方后,又前往工地去做反诈宣传。

  今年1至6月,阿拉山口口岸边境派出所共受理物流园矛盾纠纷13起,其中9起在现场快速调解,4起通过联合调解室多元联调,实现所有矛盾不出园区化解,为口岸物流发展筑牢和谐基石。李小波,这位扎根团结社区警务室的民警,正是这道防线中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