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齐丽格尔 孙宁 通讯员 朱祥
2月21日,记者驾车前往博州边境管理支队乌兰达布森边境检查站(以下简称“乌兰达布森”),远远望去,“亚欧枢纽 阿拉山口”金色字样熠熠生辉,检查通道静候着人们的到来。
乌兰达布森寓意此地环境恶劣,这里四季风沙相伴,夏季最高气温44摄氏度,冬季寒风刺骨,最低气温零下33摄氏度。全站民、辅警以“90后”“00后”居多,他们严肃认真,驻守在此,不断提高查缉效率和服务质效。
乌兰达布森是扼守阿拉山口口岸的要道之一,日均客流量5000人次以上。“这里条件苦,但和帕里边境派出所、红其拉甫相比,至少我们不缺氧。这是我战斗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在乌兰达布森驻守14年的副站长刘璇说。工作期间,刘璇先后查获多起携带违禁品进出边境管理区案件,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近年来,阿拉山口口岸发展突飞猛进,过检人员逐渐增多,风险与日俱增。在刘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地勤岗旁,零下25摄氏度的气温,冻得人直跺脚,而民警们依旧坚守在一线,检查过往人员、车辆。
说起乌兰达布森,我们首先想到铁骨铮铮的硬汉,但是这里还有9名刚柔并济的女警,筑起了国门口岸的一道雄关铁壁,绽放巾帼之美。
36岁的巴合特古力·巴合特2017年来到乌兰达布森,主要负责地勤工作。“我们虽然身处边陲,工作环境不太好,但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用心做好。”工作越是繁杂,巴合特古力越是认真仔细。腼腆的巴合特古力和记者浅聊几句后又投入到执勤现场。这些年,女警们面对严寒酷暑和艰苦的执勤环境,始终坚持驻守。
夕阳渐渐隐秘在地平线下,检查站光亮依旧。23时30分,记者重返乌兰达布森,见到了执勤二队副队长金相力。这个“95后”阿勒泰小伙儿眉宇间透着英气,他在车辆检查、人证核查对比等边境检查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查缉经验。
金相力说:“上勤前的勤务准备、装备检查和思想动员,勤务中的流动检查和动态监督等工作必须做到事无巨细,完成勤务工作后,我们会进行总结,确保工作日渐优化。”
近年来, 乌兰达布森先后制定了各类规范性制度,对执勤警力配置、勤务流程、应急处突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明确,确保车辆、人员快速查验,高效通行。驻守这里的年轻民警,挥洒汗水,奉献青春,默默守护一方平安。